Daily Archives: February 17, 2018


2017年总结

从高中起就有写年终总结的习惯。从高中文字的无病呻吟故弄玄虚,到大学文章的恣意浪漫不知无惧。最终参加工作,变成平淡的白描。虽然修辞少了些,但希望干货多一点。 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是一个比获取知识更高的要求。 现在的媒体、网络,似乎都在竭力替你思考。嗨,你不用深度思考,我们把馍馍嚼碎了给你,你直接咽下。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从大的方向看,互联网传媒经历了点,搜,刷的转变。 门户网站时代,我们要一条条新闻标题浏览过去,点开感兴趣的话题;搜索引擎时代,需要搜索感兴趣的关键字;手指刷时代,不用动脑,只要机械地刷屏幕就好,君临天下,批阅奏章。 前两者多少是要动脑子的,但最后的刷,无需动脑,甚至连给你看什么新闻都是算法为你算好的,猜你喜欢。颇像古代臣子揣测圣意,瞒报疾情,歌舞升平。 从小的产品看,比如说书人的再次流行。 各种音频读书会,比如新世相。它会把一本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字的书压缩成二十分钟的音频,用磁性的声音为你讲述。听起来似乎是个吸收知识的捷径,说书人,这个渐渐被时代淘汰的职业,似乎又搭着互联网的东风兴起了。但其实,把几十万字的书压缩成二十分钟的过程所学到的知识,可能比你听二十分钟的书学到的“知道”,要有价值得多。 读书,体悟,总结,才能学到知识;听书,只能学到知道。 学习这事,急不得。 给自己的2018目标:随时用手机,把零星的感悟记下来。每周写周记,总结,反思。不要求字数多寡,但要求深度思考。 2. 不可替代 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本质是不可替代性。 坚持睡懒觉,每个不考虑负罪感的人都能做到;但坚持七点起床,并且读书,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后者就是你的不可替代性。 螺丝钉的不可替代性太高了。 给自己的2018目标:我的不可替代性,每天十二点前睡觉,七点半起床。坚持读经济学,坚持读金融学,把那格雷厄姆的两本书都读完。 3. 长远目标,独生子女 不可替代是讲怎么与自己相处。看长远目标,则是为他人考虑,怎样与别人更和谐地相处。 独生子女普遍有这个问题:太自我,最好的东西总想自己拥有,也总想着别人为自己服务。 吃饭时,先坐在了最中间,最好夹菜的位置;自己的安排不能变,希望别人改变安排,顺应自己的计划。 在家里,自己是宝,这可能行得通。但在社会上,再以自我为中心,会处处碰壁。 王越在这点做的很好,很为他人着想,要向他学习。 放弃短期利益,换取长期目标。 给自己的2018年目标:多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让别人喜欢上自己。2018年,结交一位可以互去家里做客的新朋友。 4. 世界很复杂,不要简单化 世界很复杂,无论是经济世界,还是物理世界。 我总想找一个类似于高中物理中学到的理想模型去解释经济世界的运行,但却处处碰壁。物理学界有强因果关系,比如因为有力,所以小球有加速度,所以速度增加。同时力做功,小球有了能量。一切都是这么直接明晰。 但是,现实世界加入了“人”这一因素后,就变得极其复杂。人心是很难构建模型的。一个折衷的办法是从宏观上去统计经济现象,来降低个体的噪音。但这也并不如物理世界的模型那样理想。 向一位学金融经济的同学请教利率与货币供求的关系。我想搞清楚利率与货币供求的因果关系。实际上应该是货币供求导致利率调整,但我总感觉是央行调整利率进而调整市场经济的。她提到,其实现实世界不是任何事物都有因果关系的,或者不是任何事物都能找得到因果关系。更多的只能找得到相关性。 给自己的2018年目标:想问题复杂一点,全面一点,不要想简单了。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三思而后行,后言。     2018展望 用一点小钱,比如一百刀。尝试币圈的程序投资。 投数字货币,因为没有基本面,全是消息币,技术分析更纯粹一些(?) 模型需要不断训练,更近的数据占的权重应该更大。 先用rule based策略,五日均线,几分钟均线,成交量,等等,拉历史数据,进行拟合。 数字币、交易所的选择: 没有交易费或者交易费低; 交易速度快,至少交易速度要比模型拟合的时间序列的特征密度要快。 交易所支持API 特征粒度的选择: 1m,15m,1d?需要不断地测试。 应该on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