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November 28, 2014


新东方

(本文原载于qq空间2011-8-10) 对这十几天的新东方生活做个总结。 之前也参加过异地的补习班,例如不下4次的数学竞赛培训(东北师大)。当时的培训根本没什么班级的概念,偌大的教室,满额200人,100人睡觉,40人死抄笔记,20人玩手机打牌,30人早退,剩后排的10人认真听讲…… 学习上的收获不多,前两天翻开补课时记的笔记,乱蓬蓬形如天书。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认识了隔壁寝室似曾相识的同学。细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同学校隔壁班的…… 在纯粹的英语知识学习上,新东方没有给我很多。收获的,反而是对大学,以至人生的规划,和对大学生活的预先认知。 学习时间看似很长,但纯知识的传授课时并不多。这也让我对投影设备有了一个全新的认:投影仪是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极易使课堂偏离主题的一个东西。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听力老师讲到一个词组“on the house”,然后他就突然想到《怪兽电力公司里》的台词,于是乎,我们看了十分钟的电影…… 新东方的老师们思维都很开阔,有兴趣可以搜一下罗永浩的音频,他就是那种一个单词能给你延伸出十几分钟演讲的前新东方老师。其实用我们听力老师的话讲就是“树新风(蜂)(tree new bee)” 。 据说每期新东方的活动都有个主题 而我们这期的就是“梦想” 思索很久,终于在海报上慎重地写下了自己的梦想。 其实之前跟两位好友提到过这梦想,结果其中一位好友立刻就说:我的梦想是去支援非洲…… 我无法确定支援非洲的同学梦想的真实性,但至少,我脑海中,一直有做音乐的梦。 虽然这个梦和现实的差距会很大。   后来,班级被划分成了三个梦想小组,设计自己在长镜头视频中的展示动作。 原组长提前离营,无法参加,我临危受命。 第一天,我的计划太过理想化。又是叠罗汉,又是多米诺骨牌……以至于我在向组员描述构思时,刘同学道:“恩,听起来挺好……” 动作没有确定。 第二天,我右侧的三位同学加入小组阵营。 编排的节奏立马快了起来,众人的积极讨论,终使动作成型。 道具上,突然想起初中时好友送我的扑克笔筒(后来被拆开研究构造),于是在几年后的新东方,我们七人,用扑克搭起了这高高的塔。 忘记了我们用了多长时间,反正照这张相片时,是晚上十二点半。 其实十一点半时,就可以回寝。 但我们,都自愿留了下来。 我清楚地记得,当我小心翼翼地捧着扑克塔走在去寝室的路上时,半路上遇到的助教是多么的震惊。   拍摄如期举行,一点缺憾是由于紧张,同学一个出彩的动作没弄好。 但其实人生就是由一个个遗憾组成的,完美的是虚假的特技,而非生活。   好奇的同学可以搜一下 陈大可edu 的微博 我们的片段在六分钟。 拍摄的效果和想象中差距很大, 哈哈,这就是人生吧。   拍摄最后,小组的同学合影。 这里还是有点缺憾,就是没找到我们的组员吕建磊。 或许,这也是人生。 新东方的所有同学 祝福你们 2011.7.31~2011.8.8


@苏州

(本文原载于qq空间2012-4-16) 自己很少经历以纯游玩为目的的旅行。游玩赏景似乎只是作为陪衬:送兄长,顺道去游故宫;瞻仰祖父,顺便去看海;上大学,于是提前两天,与各地的家长于摩肩接踵中逛西湖。   这次去苏州却纯是为游览,了无其他杂念。或许是因为专注,或许是因为成长,所感,所悟,会更深一些。   万福兴,“不见经传”的老店。   抵达苏州时已是正午,出北站,步行到万福兴吃饭。这是家百年老店,创于清宣统年间。但一眼望去,丝毫没有老店的气息。只感觉很朴实,朴实到能混进堕落街的店铺中而不显突兀。店门不大,门上是一块古老的匾额,上书“万福兴”三字,落款我却看不清,大抵是位不俗的人物。门前没有老店所特有的风景:豪车铺地,保安林立。有的只是整齐停放的自行车,暗示着食客的身份与素质。店内也了无老店里独有的场景:装修气派华丽,食客西装革履。有的只是墙上挂着的标明菜名菜价的木牌,童叟无欺;食客是本地的百姓,老人带着孙儿,神态悠闲、从容。店里经营的是苏州小吃,糕点,包子。味道很好,甜而不腻。价格也公道,与风味相近。   直到走出万福兴,我仍不敢相信它有百年历史。或许自己对老店的认识有个误区,觉得它们既然历经了沧桑岁月,就该有了自己的傲气。店面扩大些,装潢华丽些,价格抬高些,服务对象也要尊贵些。而这店却丝毫未变,百年前经营着什么,百年后依然不变,还是那些菜肴,还是那个味道,还服务于布衣平民。从顾客点餐的熟练程度看,他们均为老客。或许那位老人,在幼时便和祖父一同来光顾这家店,一直光顾到自己有了孙儿,然后,就这样延续下去。   大学里也听过诸如营销、管理之类的课程,西方的理论、公式繁多。但能让一家店长盛不衰的,也就是那几条老祖宗早已总结的,朴实无华的箴言。箴言是不会变的,难的是如何在纷杂变化的世间,保有一份不变的坚持。   拙政园,明文征明设计。园林典范。       真应了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特点。拙政园的面积并不大,但其回廊,假山,流水小桥的巧妙布局却能让你在其中游上几圈而不显厌烦,因为每行几步,便是新的一番景色。可惜自己的摄影技艺不佳,相片里所展示的比眼中所见逊色得多。园内有一堂,名曰远香。堂内四面皆窗,东山西水南亭北廊,美景尽收眼底。主人政治失意,归隐苏州,聘文征明设计,历时十六年筑了这园。侣花鸟而友虫鱼,邀友饮酒赋诗,与世无争。   佩服园主人的豁达与先见。今人若能有你的豁达与淡泊,也就少了谋私利的斗争,少了残忍的颠倒黑白,互相倾轧。“灌园鬻蔬……拙者之为政也。”   平江路。古巷,融化时光。   穿过车流不息的白塔东路,突然就踏上宁静古朴的平江路,清净古朴与咫尺外的喧嚣鼎沸,迥然两个世界。历史与现实激烈碰撞,我不由得停下脚步,调整呼吸。   平江路,古名十泉里,因有古井十口而得名;后因与河傍行,也就从了那河,改为平江。八百年后的平江路仍保留着它当年的格调布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小桥流水,青砖黛瓦,还有婉转的苏州评弹,袅袅传来。我更喜欢称它为古巷。因为在今人看来,他的街道略显狭窄。但映衬着街旁低矮的房屋与路边恬静的小河,它又不失匀称,既不臃肿,也不单薄,疏朗淡雅,相映成趣。   就这样一步步感受着古巷的肌肤,仿佛时光也放缓了脚步。没有了机车的喧嚣,少了钢筋的狰狞,真有种穿越古代的错觉。比之于拙政园,我更喜欢平江。拙政园很美,但美得过于精巧,反倒让人产生距离感;而平江路则更朴素,更有底蕴。正如饱经风霜的老人。老人的每一寸褶皱都刻下了一段峥嵘;平江路上的每一扇门背后,都藏有一段不平凡的内容。   就这样漫步在古巷中,静静地欣赏每一间房屋,每一张酒幌,每一缕唱腔。忽然邂逅猫的天空之城。于是停下脚步,在这古巷中,寄出祝福。 很久没像这样放弃键盘,用最传统的方式写些文字,也许也只有在这粘滞了时光的古巷中,才能平静心神,想想此份惬意,欲与谁分享。脑中浮现很多人的身影,或是一起放肆嬉闹,或是失意时给予鼓励,或是一段封存的记忆,可恨自己没能提前询问通信地址,想寄的太多,时间又仓促。叹。   游览时,似乎要刻意找些时空上差距较大的地方,才能给心灵带来更大的冲击。北方人到江南小镇,南方人去辽阔草原。或者更甚,到大洋彼岸,领略异国风情。于眼前所见与过往经历的巨大差异中,发现本地人早已麻木,而熟视无睹的美好。 平江路一景,我真的错以为他从这扇门穿越而来。   好久不见,QQ上的人啊,向你们问好。 2012.4.16     于紫金港


江西泰和–支教岁月 2

(原载于qq空间,写于2012-8-4) 记忆这东西最是不可思议,当你身临其境时,也未曾注意身边的风景。也从未想到经历之后,自己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回忆、体味那段岁月中的点点滴滴。   地点:江西省泰和县螺溪镇中心小学 年级:四年级 科目:科学、音乐   第一天到达便感到诸多不适:比杭州还燥热的天气,难以下咽的炒粉,不知所云的方言和仅有硬床板和吱呀作响风扇的寝室。街道上少有行人,间或有载着牛羊的卡车扬起漫天尘土呼啸而过,留下牛羊那独特的气息,在小镇上空弥散、升腾。一位同行的队友能准确分辨牛粪和羊粪的气味,这一能力着实让人惊异,引得我们频频向她请教其中的秘诀。于是螺溪镇上,便出现了这样的奇景:间或出现的卡车呼啸过后,一群少年使劲嗅鼻,然后交流见解,只是众说纷纭。   第一节课,孩子们高涨的热情便冲淡了之前所有的不适之感。孩子们围住我们,纷纷让我们签字,并留下联系方式。于是我们,第一次有了当明星的感觉。有趣的是,孩子们还让我们留下qq号码。后来得知,这里的孩子们大部分都会上网,现在也有一些孩子加了我的qq。所以我在写这日志时在逐字推敲,生怕遣词有疏忽失当之处。因为读者不仅是我的同学,还可能是那些螺溪镇的可爱的孩子们。     班会课,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的梦想,并大声朗读出来。听着他们质朴的梦想,我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我觉得他们的梦想“质朴”,但并未觉得“童真”。因为我不觉得他们的梦想有任何幼稚或天真之处,我感受到的是他们的心灵所发出的朴实的声音。   “我要当宇航员。” “歌唱家” “发明家” “我想当老师……”   孩子们的梦想五花八门,但所有人都有着自己明确的梦想。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怎样的生活。比起他们,自己不禁感到惭愧。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我渐渐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有多少人在高考报志愿时仍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学什么,而我就是其中一个;有多少人的理想是学建筑,搞金融,当公务员,这些高回报的专业,而我也曾痴迷过。比起他们明确而质朴的梦想,自己未免相形见绌。     科学课,给孩子们演示孔明灯原理。   (摄影:王涛)   音乐课,上得颇为风生水起。感谢队长借来吉他,又向老师借来电子琴。同组的同学钢琴又弹得超棒。那段时光,我们在歌声中度过。     (摄影:史高怡 王晨)   教学之余,在不能上网的螺溪(学校不能,但孩子们家里可以),我们便找其他方式娱乐自己。于是半夜,几个人躺在乒乓球案上,仰望天空,漫无边际地畅聊,数星星;或是大声唱歌,唱得值班的大爷都起来催我们入睡。   由于自己先定了车票,不得不提前回杭。离开前的最后一晚,大家围坐一起,吃西瓜,闲扯,然后肆无忌惮地唱歌,一直唱到零点,还未停歇。那晚的party,此生难忘。   十天的支教,我们无法传授给他们太多的知识技能。只求我们用自己的乐观、阳光的性格,给予他们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也就问心无愧了。   也许多年以后,他们会忘记我们的名字,忘记我们说过的话,忘记我们做过的事,但希望忘记不了的,是我们带给他们的那份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