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ly Archives: 2017


TEDxZJU 笔记

1.孙志岗 网易云教育 MOOC  为何课外学的东西比课内更有意思?即使在课外学的是专业课程? 老师讲课为何无趣?孙工作后,发现当老师需要赚钱.赚钱的两个途径,1. 评职称 2. 科研经费. 这些都需要老师去做科研,而非教学. 孙在教学上的尝试:  做网站,垂直交流.MOODLE 教育上的改变,从投身MOOC开始. 翁凯的例子, 教学优秀,只是讲师,现在MOOC让他广为人知. 中国MOOC大学 2.李发榆 中国思科 职业经理人 求职路 80% 求职, 20%创业, 但20%的媒体报道求职生,80%媒体报道创业者,想想你要做什么. 做你擅长的,而不是你喜欢的. 你的喜好容易被外界影响? 自信最重要,你知道的都说不清楚. 你需要自己具有的,创业的元素 1.轻微精神病 2.有耐心参加职场大军, 积累职场经验. 找到公司的文化与你相符Motivation: 1.Mastery让你有种大师的感觉,不可替代性。 2.autonomy自主性,公司把办公环境在他家里copy了一份。公司让你有被信任感,trust, 3.purpose自己做的产品给自己的家人带来改变。 3.张笛 萧演奏家 一般来说,我上台后就开吹的。 古典的萧,哀婉悲凉,但这年轻一辈可能不喜欢; 萧究竟的本质是什么?尝试混合不同音乐的形式,但无法把所有的可能尝试尽。 本质的路在未来,可能是过去。萧吹完毕之后,观众沉浸其中,忘了鼓掌,才是本源。源头在内心,在古代,在本质,在纯粹。越是走心的东西,越是能打动内心。其实本质是呼吸,萧声只是你呼吸的震动。 4.采铜 知乎作家 人生就是创造。从有知到未知。迷你顿悟,把灵感记录下来。 莫尔斯,游轮上听了电磁学教授的讨论,听了船员的抱怨,提出莫尔斯码的雏形; 纳博科夫,卡片记录灵感,重排卡片创作小说。 1.偏离惯常轨道 1.1主动走一走之前未走过的路; 1.2打乱家里或者寝室的摆设; 1.3在报刊亭随机买几本杂志。 2.汇聚异质元素 […]


口述历史(一):90年代下岗潮

1999年的春晚,黄宏和句号表演了一段《打气儿》。其中扮演下岗职工的黄宏说了句:”工人要为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现场观众对表演报以掌声和欢笑,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却会泛起一阵酸楚。 年幼的我并没有对这句台词产生共鸣,但其实它和刘欢响遍大江南北的《从头再来》一样,都是90年代下岗潮的缩影。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国企是铁饭碗。只要进了国企,子女包学费,生病包医疗,工作累了去职工电影院,老了让子辈来继承父业。高福利的国企,成了大家争相涌入的地方。 国企都包括哪些呢?有五大站:百货站,医药站,五金站,糖酒站和土产站。以及各种工厂:砂轮厂,化肥厂,碳素厂,通用机械厂等等。国企的经营范围,囊括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1979年,邓公在南方画了一个圈,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而来。改革开放后,个体户可以进入原来被国企垄断的市场,与国企自由竞争。因为个体户的生产、管理成本低,他们生产的产品比国企便宜,这对国企造成巨大的冲击。此外,部分领导为了追求政绩,重复批项目,导致国企产能过剩;国企有一群为厂子工作一辈子的退休职工要养,有在岗职工的福利要给,负担严重;领导任人唯亲,人浮于事……多种因素导致国企连年亏损。90年代,内忧外困的国企难以为继,下岗大潮来袭。国企被贱卖给个人,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工人被买断工龄,自谋出路。 什么叫买断工龄呢?就是指工厂按照你的工作年数,分给你一定数量的遣散费。 我采访了几位长辈,从他们的口述中,我听到了下岗潮里,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 我的老家在东北的一座小镇。母亲工作于镇上的农机公司,负责售卖与农业相关的农机器材。大到拖拉机,收割机,小到扳子钳子。2001年下岗时,她在农机公司工作了四年。公司以每年500元的价格,一次性支付他2000元的下岗安置费,从此公司和她再无瓜葛。那么当时的母亲的月薪是多少呢?每月200元。当时的国企员工平均月薪是多少呢?920元。(国家统计局数据) 此外,农机公司当时并没有这么多的现金支付安置费,只能以货抵现,员工拿到货后自己变现。公司分给母亲的都是些农机公司卖的小零件,螺丝,螺母等。想象一下,一位30岁的妇女,突然被下岗后,公司付给了她价值2000多元的螺丝螺母当安置费。 公司里有些工作年头久的,能分到上万元的货。他们三五个人抱团,一起分一个几万块的拖拉机卖掉变现。 我问母亲,当时大家不慌吗?突然就没有工作了。大家不觉得亏吗?这么少的钱就给大家打发了。 她说,下岗潮在96年的时候就刮到了这个北方小镇。镇上的公司接连倒闭,大家也都纷纷议论说下一个会轮到谁。所以说大家早就有心理准备,开始寻摸着下一份工作。倒是有工龄老的去上访,不满意补贴方案。因为他们年事已高,突然就没了养老金,后半辈子没了着落。但没听说有什么上访结果。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下岗潮那会儿,大舅在镇上的造纸厂工作,单位解体,员工自谋出路;大姨在百货商店工作。商店被店长买下,所有职工自愿入股,自负盈亏。老叔在糖酒站工作,同样单位解体,自谋出路。 他们中,有的转而当水管工,瓦匠;有的摆点地摊卖小玩意儿;有的出摊儿卖早点。不管之后做什么,那种在国企里,吃职工食堂,上职工小学,退休领养老金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无一例外,这些工作也都成了如今城管追赶的对象。故国不堪回首。 那么,在那次下岗大潮中,究竟有多少人下岗呢? 我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整理出下表。 国企职工,五年间,从2000年的8101万人,一路降至2005年的6488万人,20%的员工下岗(或下海经商)。有趣的是,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查不到2000年之前的国企员工数据,而那时正是下岗潮的高峰期。是国家没有恰好没有统计吗?我试着查询全国个体户的数据,从1992年开始,便已有了记录。是数据太触目惊心,以至于不适宜公布吗?我不得而知。 我能做的,只是亲口问问家里的长辈,记录下他们所经历的,被淡化的历史。   参考文献: 新浪博客:震惊全国的下岗潮,为何发生于90年代? 国家统计局 热搜网:中国将迎第二轮下岗潮引人们担忧


经济机器是怎样运作的

半个小时的Youtube视频,深入浅出地讲了经济是怎样运作的。涉及信贷、货币、杠杆、去杠杆等概念。 腾讯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z01685nf12f.html) 笔记 价格 = 货币总量/生产力 经济发展的本质是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可以看作是随时间线性增加的。 驱动经济发展的本质是支出。因为你的支出会成为另一个人的收入,另一个人的收入多了,他也会增加相应的支出,这样社会中每个人的收入都增加,整个社会良性发展。 钱流通起来(支出),才能刺激经济。 但是,从长期来看,生产力的增加是缓慢的,这样经济的增加也是缓慢的。 并且,对于大件物品(比如房子,车子)人们必须攒够足够的钱,才能进行购买。一套房,即使一个人已经攒够了房价的90%,他还是无法购买,只能将钱存在银行。这极大地降低了钱的流通性。注意,钱只有流通起来(支出),才能刺激经济。此外,比如农民想买拖拉机来收割小麦来提高产量,但他没有存够钱,不好意思,拖拉机买不了。这极大地损害了生产力,损害了经济发展。 最后,大笔的钱存在银行,银行想要钱生钱。而不只是看着那些货币放在保险箱里。 这怎么办呢? 信贷应运而生 有了信贷,整个社会的运作就变得完全不同。 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信用,或是抵押物,从银行贷出钱来,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人们刷信用卡购物,就是用自己的信用贷款。人们交20%的首付就能贷款买房,这就是用房子做抵押来贷款。农民贷款买拖拉机,提高了产量,小麦卖出去之后,可以连本带利还款。信贷刺激了消费,在这个例子里,购物店,房产商,拖拉机制造商的收入都增加。他们也就能给工人开出更高的工资,而工厂里的工人很可能就是这里的购物者,买房者,或是农民的亲属。最后,银行通过贷款收取利息,实现了钱生钱的生意。 大家皆大欢喜。 交易实现了货币在空间上的流通,钱从交易的一方流通到了另一方;那么信贷实现了货币在时间上的流通,你现在借的是你未来的钱。因为你借的那些钱总是要还的嘛。 所以说,大家皆大欢喜只是在当前这个时间点上。等负债人需要还钱时,就不是所有人都皆大欢喜了。至少负债人是痛苦的。 负债人还钱时,他需要缩减开支,把收入的一部分去还债务。还记的我们一开始提到的吗?支出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因为你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啊。这样其他人的收入减少,相应的他们的支出也减少。最后所有人的收入都减少,还债压力陡增。 所以欢喜只是暂时的。 此外,人性都是贪婪的,他们更倾向于多贷款,晚还款。举个例子:小A用100万元的本金,买了一套房子。他把这套房子抵押出去,换了90万元的贷款。他拿这90万的贷款又买了套90万的房子,然后再把这套房抵押出去,换了80万的贷款。最后他拿这80万现金,通过首付20%的房贷,买了套400万的房子。然后自己住一套,剩下的租出去收房租还贷。 小A一开始只有100万本金,通过一系列信贷操作后,他最终的资产是100+90+80+320=590万。(590-100)/100=4.9倍的杠杆。这些操作听起来很夸张,但其实在现实世界里,4.9倍的房产杠杆并不算高。 如果所有人都像小A这样疯狂加杠杆贷款,那么只要房产价格的上涨速度跑不赢贷款利率,小A就有赔本违约的风险。此外,如果房产价格稍微下降,或者稳定在某个价格一段时间(平盘),贷款利率都会让小A压力陡增。此外,贷给小A款的银行也很担心啊,虽然小A的房产抵押在自己手里,但它的价格却在下跌,此时房子的价格可能已经小于未偿还的贷款。这是银行可能要求小A在限期内偿还未清的贷款(call loan)。小A没有现金,只好银行收回房子变卖。这种事情并不只发生在小A一人头上。市场上大量的房子被银行收回拍卖,一时间房产市场供大于求,房价跌幅更大,于是更多银行要求收回房子,房价继续下跌(费雪通缩螺旋)。   为了稳定经济发展,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央行成立。 央行有两大作用:调节利率,发行货币。 当人们支出少,经济不景气时,央行调低利率,使得贷款成本变低,人们纷纷贷款,支出增加,人们收入增加。当社会的总负债达到一定程度时,央行要提高利率降杠杆,这时贷款变难,人们为了还贷支出减少,收入减少。杠杆降得差不多后,再调低利率。这形成一个周期,长约5到8年。但是,在周期中,经济继续发展,社会的总负债还是在增加,虽然人们收入减少,但和上个周期的同期相比,收入还是变多的。 虽然央行不断调高调低利率来控制社会的贷款数量。但社会总负债还是在增加。直到人们增加的收入已经不能偿还负债的利息时,人们不得不削减开支还债。支出减少,收入减少。买东西的人少了,房产啊,股票啊等资产价格统统下降。如果政府和央行不介入,就会陷入上面提到的通缩螺旋。 降低市场总负债,就是去杠杆的过程。去杠杆,有四个方法: 减少开支。减少开支努力还债。但是,减少开支意味着最终自己的收入也减少。还债能力减弱。 债务重组。简单的说,银行降低当时贷款的利率,并且延长贷款人的还款期限。能收回来多少钱收多少,止损。 对富人加税。政府对富人多收税。收来的钱用来救济去杠杆过程中的失业者,以及增加政府开支,创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收入。 央行印钞票。央行印钞票买国债,相当于给市场注入资金。 但要注意,央行印多少钞票要谨慎。少印的话达不到去杠杆的效果,多印的话会造成通货膨胀(1920年的德国)。, 这时,央行已经没法通过调低利率来救市了,因为利率已经是0了。   现在你应该明白,如果房价崩溃,我们就会陷入通缩螺旋,所有人的收入都会下降,那时你可能三餐都吃不饱,很有可能依旧买不起房。   那现在的高房价的受益者是谁呢? 房产商,银行,搞土地财政的政府。   每个贪婪的人性,都是高房价的幕后推手。  


【转发】余额宝规模达到1.43万亿意味着什么

本文来自知乎,转载的原因是写的都是干货,而且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外币管控,M2发行里,房价高涨的原因。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26374/answer/193032834 —以下为正文— 余额宝的规模越来越大,意味着活期存款乃至定期存款加速向货币基金转移,银行揽储越来越困难,导致银行贷款额度逐渐减少,利率逐渐升高,贷款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个问题其实之前我早已答过,还得了一千六百多赞,说明大家还是比较认可的,可以参考一下。那个回答很短,赶时间的看那个就可以了。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596175/answer/168438730 但是,那个回答的评论区里,居然有不少人说看不懂!而我自己觉得已经讲得很通俗易懂了。好吧,那我试着说得再浅显一些。 这就不得不写得很长很长了。因为金融专业既然是大学里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那它还是有些门槛的,不是金融经济相关专业出身,又没有专门去学习相关知识,的确不容易搞懂。 我尽量不用术语,不跳步骤,这样一来,答案就没办法简洁了。但是,如果大家看完了,就能顺便补上一些经济金融基础课,所以坚持看完还是有意义的。 言归正传,开始回答问题。 近两年是我国历史上利率最低的时期,没有之一!请看下图。利率是一个体系,市场上有很多很多利率。美国的利率是市场化的,以一年期国债利率为基准。 我国的利率没有实现完全市场化,基准利率是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出来的,以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为代表,基准利率里又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为核心。 为什么近几年利率如此之低呢?那要从2008年金融危机说起。大家从图表里也可以看出,2007年末,是近十年来利率的最高点,是央行加息降息的分水岭。 金融危机以前,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企业要扩大生产、老百姓要买房买车,钱不够了就向银行去借。股市和债市也能融资,这叫直接融资。但只有小部分大企业才可以,所以主要还是看银行,这叫间接融资。 银行的自有资金很少,绝大部分资金是从老百姓那里借来的,也就是大家说的存款。银行一手从老百姓和企业吸储,一手向企业和老百姓放贷。其实就是资金的中介,所以才叫“间接融资”。贷款多了,存款就不够用了。 这时候怎么办呢?当然是开源节流啊。开源就是增加存款,怎么增加呢?大家都见过,银行以前经常送点米面油、送点小礼品什么的,这样做有点用处,但用处不大,主要还是靠提高存款利率,利率高了,老百姓自然愿意多存款。 节流就是减少贷款。可贷款少了利润也少了。所以银行就提高贷款利率,这样即使贷款少了,利润也不会少很多,甚至还能增加。因为经济在增长,即使贷款利率提高了,企业还是有的赚,利率高一点无所谓。 所以,我们看到08年之前,存贷款利率一直在上升。但是,08年后金融危机来了,事情就不一样了。这是为什么呢?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经济学认为,GDP是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三个部分组成的。 但是,我国这么快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出口和投资带动起来的,而不是像欧美发达国家一样,靠消费带动起来。 金融危机一来,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老百姓收入减少了,自然就会减少消费。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对应着我国的净出口。 所以,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净出口快速下跌,严重影响了GDP增速。国家的应对措施有两种,一种是扩大消费,一种是扩大投资。我国主要采取了后一种措施。 要扩大消费和投资,降低利率是一种办法。 降低了存款利率,一些老百姓和企业就会觉得把钱存在银行里不划算,不如自己花掉。 降低了借款利率,一些老百姓和企业就会觉得从银行借钱更便宜了,老百姓才会借钱买买买,企业才会借钱买原材料和设备。 于是我们看到08年后,利率在下降。“四万亿”出台后,投资猛增,占比几乎翻倍。而这么多投资,大部分都是银行贷款支撑起来的,到期是要还本付息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投资变成了形象工程、变成了各地的鬼城、变成了过剩产能,不能产生效益和利润。也就是说,这些贷款到期以后不仅还不起利息,连本金也还不起,把真金白银打了水漂。 那么该怎么处理呢?如果是民营企业,那就到期不再续贷,要想续贷就得增加抵押或找其他企业担保。 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地方,尤其是浙江等民营企业发达的地方,一个企业破产,拖倒了担保链上的几十家健康企业。银行的坏账越来越多。 如果是国企,那地方会想方设法要求银行继续提供贷款。因为一旦企业还不起贷款破产倒闭,那么麻烦就大了。 首先,国企倒闭,GDP就少了,而GDP是官员考核的最关键因素。 其次,国企倒闭,税收就少了,而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官员考核的重要因素。 再次,国企倒闭,失业工人很可能会闹事,YX、SW乃至进京SF,导致官员在考核时被一票否决。 所以,地方GY会竭尽所能,请求、诱导、要求、迫使银行继续贷款给国企。 如果是地方ZF,那银行就更不敢得罪了。几年前地方ZF自己、或者其下属的各种城投企业从银行贷了很多款,利率也不低,因为最低也不能低过贷款基准利率。 但是,几年后贷款到期时地方ZF还不起贷款了,中央ZF没办法,要求银行把贷款置换为地方债。也就是说,银行以高利率放出的贷款变成了利率不到3%的债券,其中的差额都是损失。 于是,这几年我们看到,银行的利润增速从百分之几十到现在的接近零点,坏账越来越多。 但是,借新还旧不能解决问题,其实是把雪球滚得越来越大,让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这些钱究竟最后怎么还呢?中央ZF的办法是用放水来稀释债务。 老百姓以为放水就是印钞票,其实不是。因为在货币供应里,印钞票只占极小部分。现钞在金融学的叫M0,只是冰山一角,而这座大冰山,专业的说法叫M2。 下面是中国的M2与几个发达国家的对比。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M2在08年之前就很多,08年之后更是飞速增长。 说白了,货币与经济是水和面的关系,经济发展了就得多发货币,好比面多了就得加水。如果经济没怎么发展,却大规模放水,那么面就稀了。 面稀了,对内就是通货膨胀,老百姓存进银行一碗面,拿回来时只剩半碗面半碗汤了。这就相当于,企业和政府欠的债,有一大块不用还了,这块损失,让存款的老百姓承担了。 面稀了,对外就是货币贬值。之前,中国为了促进出口,认为压低人民币汇率。所以美国经常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不正当竞争。 经过几年的暗中贬值,不但之前人为压低的那部分没有了,还让人民币汇率高估了。再加上美国央行不再大规模放水,反而打算开始从市场上抽水,使得美元汇率升高。 这一里一外,让大家对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越来越没有信心,认为人民币汇率早晚会下跌很多,所以越来越多地把人民币换成外汇,使得外汇储备越来越少。 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14年中达到最高点3.99万亿美元,一年半后就跌到接近3万亿。要知道,中国一年的顺差就有三千几百亿美元呢。 这三年来,不仅存量少了1万亿美元,三年的进出口顺差也有1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实际上,三年来外汇储备就少了四成。这还是最近两年来,ZF想方设法、围追堵截才达到的,不然外汇流失会更多。 外汇储备的大量流失让央行不能继续大规模放水了,否则外汇储备就撑不住了。于是,我们看到,最近几个月的M2增速越来越低,从08年的27%,到现在的个位数。 M2少了,就意味着银行不能像以前一样,从央行那里借到便宜的钱了。从老百姓那里吸储也不容易,因为利率那么低,老百姓也不是傻子,不愿意挨宰,更愿意把钱拿出来买房子来抵消通货膨胀。 于是银行只能跟同业去借钱,同业市场的利率不受央行控制,很快就升高了。在同业市场,银行们主要是借款的一方,那贷款的一方是谁呢?正是货币基金,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各种“宝宝”们。 货币基金给银行的贷款利率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多,自然能支付起越来越高的利息给老百姓,所以大家都越来越愿意把钱放在余额宝里,使得余额宝的规模越来越大。 […]


港独,开倒车,全球化

在微信群里的一篇回答,因为中途没有网,只发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在便签里写好了,没有发出去。等再想发时,群里的话题已经不适合我继续发表了,遂贴在这里。 我2014年呆在香港 当时正值港大讨论占中的可行性 在港大我遇到的香港同学都很友好 但也在新闻里看到 或自己在购物店里遇到 不友好的经历 觉得我们在讨论时要分开这两类人 亲中的可能是回归之后得到利益的人群 比如资本家 他们得到的是广袤的大陆市场 以及大陆来港的消费者 带动服务业奢侈品业的繁荣;反中的可能是部分市民 他们没得到回归的红利,香港整体GDP怎么变化他们无心去管,他们感受到的是日渐拥挤的街道 满街听不懂的普通话 以及被抢占的工作机会。我觉得我们要分开讨论,一棒子打死的话无法讨论出结果。 其实你看,全球化在美国的影响也很类似。得到全球化红利的是资本家,他们海外建厂,雇佣廉价劳动力,海外避税。受苦的是部分人民,他们不管国家的GDP在全球化中能获利多少,他们在意的是自己丧失了工作机会,忍受难民或移民的不稳定因素,在意的是自己的柴米油盐。 中港融合,国际化,都使得社会更加割裂。我们可以讨论这个社会割裂的问题,而不是限制在中港矛盾上,这样会避免带入自己的情感,避免宣泄情绪。 关于“开历史倒车”的问题,我觉得追本溯源的话,是邓公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稳定压倒一切”的论调。在十三大那个时期,稳定和致富,确实是国家和人民所迫切需要的,也确实带来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没有邓公的改革,群里的大多数但强调这两者的同时,必然会忽视其他方面的建设。稳定压倒一切,这个“一切”里包括什么,邓公没讲。可能包括“人文关怀”,“道德素质”,“言论自由”,等等。 问题是,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此时,我们是否要更多地关注经济与稳定之外的方面,这个是值得讨论的。我觉得我们要帮中国这辆大车平稳转弯,而不是只责备它开倒车。 更深层次讲,无论是这次“倒车”事件,还是“社会分裂”加剧,本质上是个人自由主义的觉醒。如果说上个世纪,国家一穷二白之时,我们更强调的是个人为集体奉献的话(比如雷锋,王进喜,焦裕禄),那么当国家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更希望国家能为我们个人做点什么,比如尊重性向的差异化,尊重言论,等等;美国人民可能也更想国家管管自己国家失业底层人的艰难处境,而不是去做世界警察,抑或是接受难民,带来社会不稳定。 我们如能讨论个人自由主义的兴起,社会分裂,这样的话题的话,可能更容易达成一些共识。 此外,大家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歧视性词语还是别说吧,无论是裆 还是二等公民 还是黄皮鸭。一点浅见。 整理过一篇白岩松在港大的演讲,我觉得他说得很谨慎,但很中肯,叫《中国的AB面》


搬家记 – 从Sunnyvale到Mountain View

搬家记得找搬家公司,最不济也要租大的皮卡或货车。用自己的轿车搬家很费时费力。能花钱省时间、省精力的话就毫不犹豫去做。   看房子的注意事项: 公寓接待处和公共设施 1.观察租房接待员的态度,以热情,微笑,乐于回答问题为佳。 2.看健身房和游泳池的整洁程度和开放时间。健身房至少24小时开放为佳。 车库 1.看车库是否有遥控大门,有遥控大门为佳。一是车的安全有保障,二是下车后不必再掏钥匙开自己楼的电梯门。 2.看车位的宽度。较宽,能轻易倒入库为佳。 单元楼 1.有电梯为佳,尤其是你将要住2楼或3楼时。 2.看邮箱的大小,以宽大为佳。以有公用的大的包裹临时邮箱为佳。 3. 走一遍日常进出楼的路线,从出房门开始,到车开出车库为止,看看路线是否顺畅。以短为佳。 进入房间 1. 看有无手机信号。要住有信号的房子。 2. 看举架高度。举起手臂,天花板还离指尖一米左右为佳。不住能用手触摸到天花板的房子。会压抑。 3.看屋顶有无烟雾报警器和灭火花洒。都有为佳。 4.敲墙听回声。湾区这边的楼基本是木质结构,以回声小,墙壁厚为佳。否则墙壁不隔音,楼上走路的声音会吵到自己。 5.注意房间的朝向,以朝南为佳,朝东次之。这样日照充足,家里明亮。(看的样房很可能和你将要住的房子朝向不一样,要提前问好。) 6.有中央空调为佳。独立空调次之。 7.墙上插头多为佳。避免杂乱的插线板影响市容。 卧室 1.注意墙上插头分布,至少一面墙,插头在墙的两段为佳。因为放了床后,插头刚好在两边床头柜的位置。卧室四面墙的插头都设计在墙的中点是傻逼设计。 2.卧室窗户要大,以朝南为佳,以有两扇窗为佳。 厕所 1.洗面池要大,洗面池高度与盆骨平齐为佳(粗暴地说是生殖器根部),这样不用费力地弯腰。 2. 浴缸底部要防滑,有那种小凸起的防滑点为佳。这样站着淋浴不会摔倒。如无,买3M防滑胶带贴上。 厨房 1.半开放厨房为佳,明亮。 2.冰箱,烤箱,微波炉,洗碗机,搅碎机一定要有。 3.注意抽油烟机,有烟囱可以排到屋外为佳。整合到微波炉上,只是室内循环抽风的傻逼设计也能忍。


圣地亚哥,面朝大海

圣地亚哥临海。 临海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湾区也算临海。只不过它和海之间,还隔着群山。 圣地亚哥则不同。它直接把城市延伸到海边。圣地亚哥分校就建在海边的悬崖上。它的冲浪课直接把课堂设置在沙滩上。海边的悬崖上有许多豪宅,居高临下地俯瞰整个海滩。推窗看浪花翻涌,关门听潮起潮落。 圣地亚哥的沙滩也干净。沙子洁白而绵密,没有一丝杂质。人们在沙滩上或打打排球,或晒晒太阳,好不悠闲。圣地亚哥有一处著名的裸体海滩。海滩上的人们会脱光衣服,涂上防晒霜晒太阳。我们一行三人慕名而来。可惜当时天气多云,海滩上游人稀少,并没有看到港式烧腊店里一字排开,泛着油光的烤鸭。 圣地亚哥位于美墨边境。 当地有很多墨西哥人。他们白天在美国工作,晚上回墨西哥居住。这种周期性的人口流动让我想起中港边境。很多父母在香港工作,因为工资高;孩子在香港上学,因为教育好;但晚上他们又回到深圳居住,因为房价低。他们为了生活,奔波于海关的两头。 美墨边境上有两堵墙.两面墙之间有巡逻的美国警车,墙外是高高悬挂的墨西哥国旗。国旗似乎在向美国的墨西哥人招手,告诉他们祖国在这里,等你回来。 海洋世界曾有虎鲸表演,虎鲸在训练员的指挥下,时而结成一队,时而从水中跃起,时而甩动尾鳍,朝观众喷水。虎鲸表演曾遭到动物保护主义者强烈抗议,理由是虎鲸非常聪明,海洋世界乐园对他们来说太小了,他们应属于广袤的海洋。 海洋世界于是把虎鲸表演改名为逆戟鲸表演,把以娱乐为主的表演内容改成了科普为主。介绍虎鲸的身体结构、习性,以及海洋世界对保护虎鲸做出的贡献。表演照旧,只是名称和内容不同。换汤不换药。 中午吃了一整只火鸡腿,很大很香,十刀左右。 海洋世界里还有清洁鱼,它们会吮吸你的手指,吃掉死皮。国内的足疗店里好像也有这个项目。 薯片岩,是一片薄薄的岩石,伸向天空,因长的像薯片而得名。我站上去时还是有点虚的,生怕它突然折断。 下山的路上看到有人在玩攀岩。他们背着登山鞋,海绵垫,安全绳,从山脚一路爬上来,很是辛苦。 薯片岩附近的山上满是突兀而圆润的岩石。他们杂乱地堆在草丛间,与周围的景物格格不入,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微博上人说是造山运动时形成的岩石,裂开后成了这个样子,有上万年的历史。 科罗拉多半岛酒店,爱迪生在这里第一次点亮商用电灯。 碰巧遇到印度人的西式婚礼。司仪念着印英混杂的经文,绕着新郎新娘举行某种宗教仪式。宾客中有不少白人,民族融合可见一斑。   最后,感谢全程吃狗粮但不是单身的越神陪伴。


加州持枪攻略(2017版)

在美国,枪支分为两大类,长枪(霰弹枪,步枪)与短枪(手枪)。买长枪的要求比短枪少一些,各个州对买枪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并随时间变化。本文仅讨论2017年在加州,没有绿卡的情况下如何购买手枪。 所需证件: I94原件 猎人证(Hunting License) 枪支安全证(Firearm Safety License) 驾照(Driver License) 住址证明 注意:美国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持枪证”,也并不是只有有绿卡后才能买枪。想要合法买枪,需备齐以上五份文件,以及通过背景调查即可。下面对五个文件一一进行说明。 证件细则 1.I94原件 去官网下载打印好:https://i94.cbp.dhs.gov/I94/#/recent-search 2. 猎人证(Hunting License) 没有绿卡的人也可以持枪,但需要一个合法的持枪理由(家防不算),打猎便是其中一个。而在美国,合法打猎需要先考取猎人证。 首先,你需要考一个打猎安全证(Hunting Safety Certificate)。考到Hunting Safety Certificate之后,拿着它去运动商店(如big5)直接买猎人证即可(47刀)。 考Hunting Safety Certificate需要上课,然后通过笔试即可。 上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线课程,第二部分是线下follow-up课程。线上课程主要是看教材,并回答习题。很多官方认可的网站都提供在线课程,比如hunter-ed。在线课程大概要花十个小时。完成在线课程后打印课程参与证明,报名线下的follow-up课程(链接)。follow-up课程一共四个小时,一般很火爆,建议提早预定。follow-up课程里,老师会带你复习线上课程的知识,然后参加笔试。笔试通过后,当天可以拿到hunting safety certificate。拿着hunting safety certificate就可以去运动商店买hunting license。 注意,hunting license的有效期为一年,起止日期是每年的6月30日。也就是说,如果你在5月份买hunting license的话,那么有效期只有一个月。你需要确保在你买枪的当天,你的猎人证是有效的。 3.枪支安全证(Firearm Safety Certificate) 看教材(链接),或者参加枪支安全(firearm safety lesson)课程。然后去枪店参加笔试,笔试过了就会发给你枪支安全证。但是,我强烈建议初学者去枪店参加手枪安全课,而不是自己死啃教材。参加课程会学的更扎实,避免买枪后的意外事故。 4. 驾照 加州驾照,上面的地址需要是你的当前住址。 5. 住址证明 2017.11.23号更新:dicks只认政府发的住址证明的文档,比如DMV Vehicle registration。这可能是与最近枪击案发生,政策收紧有关。 […]


蒙特雷春游

上周是组里的2017年峰会,谷歌公司世界各地的国际化组的同事齐聚山景城,共商国是,外出游玩。 官方活动名称叫“Google i18n Summit Offsite”翻译过来应该是“谷歌国际化组峰会春游”。 i18n是internationalization的缩写。因为i和n中间有18个省略的字母。同样的还有l10n(localization)、g11n(globalization)。 我第一次参加公司春游,一切都觉得很新鲜。我们周四早上乘坐大巴车前往蒙特雷。一车子的人说说笑笑,像极了小学时学校组织的春游。不同的是车里没有老师组织唱歌。 行车两小时抵达蒙特雷。期间我注意到司机一直开着巡航模式,速度设置在66英里/小时(限速是65英里/小时),并且一直在carpool的右侧车道行驶,如果前方有车的话,就向左并到carpool的车道超车,再并回来。我想这样是不会阻塞carpool车道,并且66英里/小时是比较安全的速度。 期间跟皮特大叔坐一起,他提到想自己坐,睡一会儿。我说你可以去最后面,坐在外侧,把包放在里侧,这样就没人来坐了啊。他提到,这样虽然你在坐座位这件事上得逞了,但别人会认为你不上道,之后会不跟你合作,从长远看损失更大。 期间玩了单板立式冲浪,我以为会是这样: 其实作为初学者,我们一般是这样: 晚餐是在montrio bistro。我以为会有牛排等硬菜让我们大快朵颐,结果是以酒吧为主,大家或坐或站,一起拿着酒聊天。期间会有服务生拿着食物在来宾间穿梭,但精致而量少的食物并不能让我果腹。但是,这种以社交(mingle)为主的晚餐倒是气氛活泼,让人们有更多交流的机会,而非只是专注于食物。  


如何看待一带一路

美国之所以称霸全世界,是因为它有两个拳头:一个是军事,一个是货币。这两个拳头打出的组合拳,几乎所向披靡,KO了一个又一个对象。接下来轮到中国上擂台了,但中国打的却是太极,讲究以柔克刚、四两拔千斤…… OK,在好戏上演之前,我们不妨先见招拆招,看看乔良将军如何拆解美国的组合拳,看清他的招数。 一、金融帝国崛起 1944年7月,美国为了从大英帝国手中接过货币霸权,由罗斯福总统推动建立了三个世界体系,一个是政治体系——联合国;一个是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也就是后来的WTO;一个是货币金融体系,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按照美国人的愿望,是确立美元的霸权地位。但是实际上经过20多年的实践,从1944年到1971年,整整27年,却并没有真正让美国人拿到霸权。什么东西阻挡了美元的霸权?就是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为了确立美元的霸权,美国人曾经对全世界做出承诺,就是要各国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怎么锁定呢?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有了美元对全世界的这个承诺,美国人就不可能为所欲为。说的简单点,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意味着美国人不能随便地滥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金库里就要多储备1盎司黄金。 美国之所以有底气对全世界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它当时手中掌握了全球80%左右的黄金储备。美国人认为,我有这么多黄金在手,用它去支撑美元的信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情况并不像美国人想的那么简单。美国在二战之后连续愚蠢地卷入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这两场战争使美国耗费巨大,尤其是越南战争。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差不多打掉了八千亿美元的军费。随着战争花费越来越大,美国有点吃不住劲了。因为按照美国的承诺,每35美元的流失就意味着1盎司黄金的流失。 到1971年8月,美国人手里的黄金大概还有8800多吨,这时美国人知道有点麻烦了,与此同时有些人还在给美国人制造新的麻烦。比如说法国总统戴高乐,他不相信美元,他找来法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要他们看一下法国有多少美元储备,得到的答案是大概有22亿—23亿美元。戴高乐说,一分都不剩全部提出来交给美国人,换成黄金拿回来。法国人对美国人的这一击,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示范效应,其他一些外汇盈余的国家纷纷向美国人表示,我们也不要美元,我们要黄金。这样就逼得美国人无路可走。 于是,在1971年8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关闭黄金窗口,美元与黄金脱钩。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开始,也是美国人对世界的一次背信弃义。但是对于整个世界来讲,当时人们还不能完全理清楚头绪。原来我们相信美元是因为美元背后有黄金,美元成为国际流通货币、结算货币、储备货币已经实行了20多年了,人们已经习惯使用美元。 现在美元突然刹车,它的背后不再有黄金,从理论上讲,它变成了一张纯粹的绿纸,这个时候我们还要使用它吗?你可以不使用它,但在国际间结算时用什么对商品的价值进行衡量?因为货币是价值尺度,所以如果不使用美元,难道还能信任别的货币?比如人民币和卢布之间,俄罗斯人(当时的苏联人)如果不认人民币,我们不认卢布的话,就只能继续拿美元做为我们之间的交换介质。 所以,美国人就利用世人的惯性和无奈,在1973年10月迫使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接受了美国人的条件:全球的石油交易必须用美元结算。在此之前,全球的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但是从1973年10月以后,一切改变了,欧佩克宣布,必须用美元对全球的石油交易进行结算。 这样,美国人在使美元与黄金贵金属脱钩之后又与大宗商品石油挂钩。为什么?因为美国人看的很清楚,你可以不喜欢美元,但你不可以不喜欢能源,你可以不使用美元,但你能不使用石油?任何国家要发展,都要消耗能源,所有国家都需要石油,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石油就等于需要美元,这是美国人非常高明的一招。从1973年开始美元与石油挂钩以后,其实是从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就伴随美国开始了一个新的历程。 整个世界当时并没有几个人清晰的看到这一点,包括很多经济学家、金融专家,他们不能够非常清晰地指出,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不是别的,不是一战、二战,也不是苏联的解囘体,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是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 从此之后,人类真正看到了一个金融帝国的出现,而这个金融帝国把整个人类纳入到它的金融体系之中。实际上所谓美元霸权的建立是从这个时刻开始的。到今天大约40年的时间。而从这一天之后,我们进入到一个真正的纸币时代,在美元的背后不再有贵金属,它完全以政府的信用做支撑并从全世界获利。简单地说:美国人可以用印刷一张绿纸的方式从全世界获得实物财富。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人类历史上获得财富的方式很多,要么用货币交换,你要么黄金或者白银;要么用战争的方式去掠夺,但是战争的成本非常巨大。而当美元变成一张绿纸出现后,美国获利的成本可以说极其的低廉。 因为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不再拖美元的后腿,美国可以随意印刷美元,这时如果大量美元留在美国国内,将造成美国的通胀;如果美元输出去,那就意味着全世界替美国消化通胀,这就是美元通胀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美国向全球输出美元,也就稀释了它的通胀。但是美元向全球输出之后,美国人手里就没有钱了,这个时候如果美国人继续印刷货币,美元就不断贬值,这对美国没有好处。所以说美联储并不像有些人所想象得那样,是一个滥印货币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实际上懂得什么叫克制。从1913年美联储成立到2013年100年,美联储一共发行了多少美元?大约10万亿。 这样一比较,有人开始指责中国的央行。为什么呢?我们的央行从1954年发行新货币——新人民币到现在,已经发行了120多万亿人民币。如果按汇率6.2跟美元折算的话,我们大概发行了20万亿美元。但是这同样并不意味着中国乱印货币,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挣到了大量美元,同时这期间还有大量的美元做为境外投资进入中国。 但由于外汇管制,美元不能在中国流通,所以央行就必须发行与进入中国的美元及其他外币相应的人民币,然后以人民币在国内流通。可是国外的投资在中国挣到了钱以后,可能就撤走了;与此同时,我们还会拿出大量外汇,从境外够买资源、能源、产品和技术,如此一来,大量的美元走了,人民币留了下来,你又不可能将相应数额的人民币销毁,只能让人民币留在中国继续流通,所以我国人民币的存量必然大于美元。这也反过来佐证了这30多年中国经济的惊人发展。中国央行承认近年来大概超发了20多万亿人民币。巨量的超发最后全都留在了中国,这就牵扯到我后面将要谈到的问题——人民币为什么要国际化。 二、美元指数周期律与全球经济的关系 美国之所以没有通胀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美元的全球流通。但是美国又不能无节制地发行美元,让美元不断贬值。所以要节制。可节制后手中没有美元了怎么办?美国人有另外一套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发行国债,通过发行国债又让输出去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国。但输出去的通过债务资本重新回到美国,美国人开始玩起一手印钱,一手借债的游戏,印钞能赚钱,借债也能赚钱,以钱生钱,金融经济比实体经济赚钱来得痛快多了,谁还愿意出大力流大汗去干附加值低的制造业、加工业实体经济? 1971年8月15日之后,美国人逐渐放弃了实体经济而转向虚拟经济,渐渐变成一个空心化的国家。今天美国的GDP已经达到18万亿美元,实体经济为其GDP的贡献不超5万亿,剩下的大部分全都是虚拟经济带来的。美国通过发行国债,让大量在海外流通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国,进入美国的三大市——期货市场、国债市场和证券市场。美国人通过这个方式钱生钱,然后再向海外输出,这样循环往复地生利,美国由此变成一个金融帝国。 美国把全世界纳入它的金融体系之中。很多人认为在大英帝国衰落之后,殖民的历史基本就结束了。其实不然,因为美国成为金融帝国之后,开始用美元进行隐性的殖民扩张,通过美元隐蔽地控制各国经济,从而把世界各个国家变成它的金融殖民地。今天我们看到很多主权独立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你尽可以有主权、有宪法、有政府,但是你脱离不开美元,你的一切最后都会通过各种方式用美元来表达,并最终让你的实物财富通过与美元的兑换源源不断地进入美国。 这一点,通过40年来美元指数周期图表,我们可以看得非常清楚。1971年8月15日美元跟黄金脱钩,意味着美国人摆脱了黄金的束缚,可以随意地印刷美元了,美元发行量大增,美元指数自然要走低。从1971年特别是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美元指数就一直在走低,这就说明美元印多了。如此这般大约持续了近10年时间。美元指数走低对于世界经济来讲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这意味着美元的供应量增大,也就意味着资本的流量增大,大量的资本不留在美国,要向国外出溢出。第一次美元指数走低之后,大量美元去了拉丁美洲,给拉丁美洲带去了投资拉动,也带来了繁荣,这就是70年代拉美的经济繁荣。 美元泄洪期大约持续了近10年左右的时间,直到1979年,美国人决定关掉泄洪闸。美元指数走低相当于美国人开闸放水,而关闸实际上就是减少美元的流动性。1979年美元指数开始走强,意味着向其他地方输送美元减少。拉丁美洲本来因为获得了大量的美元投资,正在欣欣向荣的发展,突然间投资减少了,流动性枯竭了、资金链条断裂了,经济能不出现麻烦吗? ▍马岛海战爆发 遇到麻烦的拉美国家纷纷开始想办法自救。比如阿根廷,阿根廷的人均GDP一度已经迈进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拉美经济危机一出现,阿根廷却率先进入衰退。解决衰退的办法有多种,但不幸的是,当时的阿根廷政囘府是通过政变上台的军政府,总统是加尔铁里,他完全没有经济头脑。作为军人的加尔铁里唯一的想法就是战争,他希望通过战争来脱困。他把目光瞄向了离阿根廷600公里远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把它叫做福克兰群岛。 这个群岛已经被英国人统囘治了100多年,加尔铁里决定把它夺回来。但阿根廷是南美洲国家,南美一向被视作美国的后院。在美国后院打仗不能不请示美国。于是加尔铁里让人给美国总统里根带话,看看美国的态度。里根明明知道加尔铁里打这一仗,会导致一场和英国的更大规模战争,但他却轻描淡写地表态说,这是你们与英国之间的事情,与美国无关,我们不持立场,我们保持中立。 加尔铁里以为这是美国总统对他的默许,便发动了马岛战争,轻松收回了马岛。阿根廷上下一片欢呼,热烈的像过狂欢节。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宣称绝不接受这个结局,还逼着美国总统必须表态。这时的里根立刻撕下中立的面具,发表声明强烈谴责阿根廷的侵略行径,坚决站在英国一边。随后,英国派出一支航母特混舰队,劳师远征8000海里,一举拿下了马岛。 与此同时,美元走势开始走强,国际资本按照美国的意愿回到美国。因为当马岛战争打响后,全球的投资人立刻判断,拉美的地区性危机出现了,拉美的投资环境恶化了,于是纷纷从拉美撤资。美联储看到时机已到,立刻宣布美元加息,加息后的美元加快了资本撤出拉美的步伐。拉美的经济一片狼藉。从拉美撤出的资本几乎全到了美国,去追捧美国的三大市(债市、期市、股市),给美国带来了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的第一个大牛市,让美国人赚得钵满盆满。 当时美元指数从弱势时的60多点一口气蹿升到120多点,上升了100%。美国人在自己的三大市牛市后并不收手,有趁势拿着赚到的钱,重新回到拉美去购买那些此时价格已跌成地板价的优质资产,狠狠剪了一次拉美经济的羊毛,这是美元指数第一次走强后的情况。 如果这种事情只发生一次,那它就是小概率事件;如果它反复出现,那它就一定是规律。当第一次“十年美元走弱、六年美元走强”之后,人们并不确定它是不是规律。从拉美金融危机这个高峰之后,美元指数从1986年又开始一路下跌。其间经历了日本金融危机、欧洲货币危机,美元指数仍然在走低,大约走了10年,10年之后的1997年美元指数再一次走强。美元指数这一次走强之后也是持续了6年。这就很有意思了,我们看到美元指数差不多呈现出这样一个规律性——10年的走弱、6年的走强,再一个10年的走弱、接下来又一个6年的走强。 ▍亚洲金融风暴 在1986年美元指数第二次开始走弱之后,长达10年的时间内,美元又像洪水一样向世界倾泄。这次主要的泄洪区是亚洲。上个世纪80年代最火的是什么概念?“亚洲四小龙”、“亚洲雁阵”等等。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亚洲的繁荣是由亚洲人的辛勤劳动、亚洲人的聪敏智慧带来的,实际上很大原因是因为亚洲国家获得了充足的美元、获得了充足的投资。当亚洲的经济欣欣向荣到差不多的时候,美国人觉得又应该到剪羊毛的时候了,于是,1997年,也就是美元指数整整走低10年之后,美国人通过减少对亚洲的货币供应,使美元指数反转走强,亚洲大多数国家的企业和行业遭遇流通性不足,有的甚至干脆资金链条断裂,亚洲出现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征兆。 这时候一锅水已烧到99度还差1度才能烧开,差哪一度呢,差地区性危机出现。那么是不是也像阿根廷人那样打一仗呢?未必。制造地区性危机,不一定只有打仗一途。既然制造地区性危机就是为了撵出资本,那么不打仗照样有制造地区性危机的办法?于是我们看到那个名叫索罗斯的金融投机家,带着他的量子基金和全世界上百家的对冲基金,开始群狼般攻击亚洲经济最弱的国家——泰国,攻击泰国的货币——泰铢。 一个星期左右,然后由此开始的泰铢危机,立刻产生传导效应,一路向南,陆续传导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然后北上传导中国台湾、香港,日本,韩国,一直传导到俄罗斯,东亚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这个时候水已烧开。全球的投资人判断亚洲的投资环境恶化,便纷纷从亚洲撤出自己的资本。而美联储则又一次不失时机地吹响了加息的号角。跟着号音从亚洲撤出的资本又一次到美国去追捧美国的三大市,给美国带来了第二个大牛市。 当美国人挣够了钱以后,仍像在拉丁美洲那样,拿着他们从亚洲金融危机赚到的大把的钱又回到了亚洲,去购买亚洲跌到地板价上的优质资产。此时亚洲经济已经被这次金融危机冲得稀里哗啦,毫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这次唯一的幸囘运者是中国。 三、瞄准中国 此后,如潮汐一样准确,美元指数经过6年的走强,到2002年,再一次开始走弱,然后,又是10年时间,到2012年,美国人又开始为美元指数即将由弱转强做准备。办法还是老一套:给别人制造地区性危机。于是,我们就先后看到,在中国周边陆续出现天囘安门事件,钓鱼岛争端,黄岩岛争端。几乎全在这一时期密集出现。但是很不巧,美国在2008年自己玩火玩大了,自己先遭遇了金融危机,结果使美元指数走强的时间被迫向后推延。中菲黄岩岛争端和中日钓鱼岛争端,看似和美元指数走强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真的没有关系吗?为什么恰恰出现在美元指数第三次走弱之后的第10个年头?很少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究,但是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如果我们承认从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确实存在着一个美元指数周期率,那么,根据这个周期率及美国人借机剪别国羊毛的手法,我们可以断定,现在轮到中国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眼下中国已经成了从全球吸引和获得投资最多的国家,大量国际资本由于看好中国经济进入中国。从经济规律上讲,不能仅仅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国家。一个中国的经济规模就相当于整个拉美,甚至比拉美的经济总量还要大;和东亚经济比,也可以说中国经济相当于整个东亚。而过去十年里,大量资本进入中国,使中国的经济总量,以令人垂涎的速度增长到全球第二,如此一来,美国把第三次剪羊毛的目标瞄准中国,一点不奇怪。 ▍香港占中事件 如果这一判断成立,那么,从2012年中日钓鱼岛争端、中菲黄岩岛争端之后,中国周边的事情层出不穷,一直到去年中越“981”钻井平台冲突,再到后来的香港“占中”事件。这些事件还能看成是偶然事件吗?去年5月“占中”行动正在酝酿中,可能在5月底就会发生。但是5月底没有发生,6月底没有发生,7月还是没有发生,到了8月仍然没有发生。什么原因?这个酝酿的“行动”在等什么? 让我们对比另一事件的时间表:美联储退出QE时间表。去年年初,美国就说要退出QE(量化宽松),4月、5月、6月、7月、8月,一直没有退出。只要不退出QE,就意味着美元还在超量发行,美元指数就不能走强,香港的“占中”也就一直没有出现,二者在时间表上完全重合。直到去年9月底,美联储终于宣布美国退出QE,美元指数开始掉头走强后,10月初,香港“占中”爆发。其实,中日钓鱼岛、中菲黄岩岛、981钻井平台、香港“占中”,这四个点都是炸点,任何一个点引爆成功,都会引发地区性金融危机,也就意味着中国周边投资环境恶化。从而满足“美元指数走强时,其他地区必须相应出现地区性危机,使该地区投资环境恶化,迫使投资人大量撤出资本”,这一美元获利模式的基本条件。 但是对美国人来讲很不幸的是,这回它碰到的对手是中国。中国人用打太极的方式,一次次化解了周边危机,结果直到现在,美国人最希望的在99度水温时出现的最后1度,始终没能出现,水,也就一直没有烧开。水没烧开,美联储举着加息的号角就迟迟不能吹响。 看来,美国知道想剪中国的羊毛没那么容易,所以也就没打算就在一棵树上吊死。在推动香港占中的同时,美国多管齐下,在其他地区同时下手,在哪儿? 点评:美国发财的逻辑很简单,这世界上的国家都是美国圈养的一群羊,美国拿着剪刀不断的搜罗着,看到哪个羊的毛长了就去剪一把,剪秃了再把你放回去,然后再去其它羊身上剪羊毛。 ▍乌克兰危机 欧盟与俄罗斯的接合部。亚努科维奇领导下的乌克兰,当然不是没缝的鸡蛋,所以,才会有让苍蝇下蛆的机会。但美国盯上了乌克兰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只有缝的鸡蛋,而是它是足以既打击亚努科维奇这个不听话的政客,又阻断欧俄走近,也能造成欧洲投资环境恶化,一桃杀三士的理想目标。于是,一场貌似乌克兰人自发的“颜色革命”爆发了,美国人的目的以出乎美国人和地球人意料的方式实现了:俄罗斯强人普京趁势借机收回了克里米亚,此举虽不在美国人计划之内,但却正好让美国人更有理由向欧盟还有日本施压,迫使他们与美国一起制裁俄罗斯,给俄罗斯更给欧洲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 美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人们往往容易从地缘政治角度,而不是从资本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乌克兰出现危机之后,欧美与俄罗斯的关系迅速恶化,但整个西方世界一起制裁俄罗斯的结果,却直接使欧洲的投资环境恶化,导致资本从这里撤出。据有关数据显示,大约有上万亿的资本离开了欧洲。美国人的两手设计得逞了。 这就是:如果不能让资本从中国撤出去追捧美国的话,那就起码让欧洲的资本撤出来回流美国。这第一步,以戏剧性的乌克兰变局实现了,但第二步,却未能如美国所愿。因为从欧洲撤出的资本,并没有去美国,另有数据显示,它们大部分来到了香港。这意味着全球投资人仍然不看好美国经济的复苏。而宁愿看好虽已处在经济下行线上,但仍保持着全球第一增长率的中国。 这是其一。其二,中国政府在去年宣布了要实现“沪港通”,全球的投资人都热切地希望通过“沪港通”,在中国捞一把。过去西方资本不敢进入中国股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进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宽进严出,你可以随意进来,但是你不能随意出去,所以说他们一般不敢到中国来投资中国的股市。“沪港通”之后,他们可以很轻松地在香港投资上海的股市,挣到钱后可以转身就走,于是上万亿的资本滞留在了香港。这就是去年9月之后,也就是香港“占中”开始直到今天,“占中”势力及其幕后推手始终不肯罢休,总想卷土重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美国人需要制造一次针对中国的地区性危机,让滞留香港的资本撤出中国,去追捧美国经济。 美国经济为什么这么强烈地需要并依赖国际的资本回流?原因是,从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经济逐渐放弃实物生产,脱离开实体经济。美国人把实体经济的低端制造业、低附加值产业叫做垃圾产业或者叫做夕阳产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尤其是向中国转移。而美国除了留下所谓高端的产业,IBM、微软等企业外,70%左右的就业人口都陆续转向了金融和金融服务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