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January 10, 2023


反思儒家文化,如何追求幸福

本文是世界极简史的延续,重点反思儒家文化,探讨如何让人们更加幸福。 儒家文化强调人与人的关系,重德,讲秩序。 这种文化的好处是能凝聚大量的个体,让所有人都往一个主流的文化范式靠拢,进而形成一个有共同目标的整体。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种文化的坏处是压抑个体的需求。它要求每个个体要牺牲一部分自己的需求,去成全别人的需求,亦或去成全那个整体的目标。 我们经历过的一些具象的文化习俗,有压抑个体需求,强调集体主义的成分,比如校服。 我们听的一些抽象的口号,也有压抑个体需求,强调集体主义的成分。比如“大局意识”。 我们接受的一些道德训练,也强调他人先于自己。比如孝顺,父爱母爱,雷锋精神。 有趣的是,“孝顺”一词,在英语里并没有直接的翻译。英语国家的人们不理解孝顺。他们会尊重他们的父母(孝),但未必会顺从父母的意志(顺)。 儒家文化里的理想人格,是一位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好同事。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这里的“好”,都是指你先对方的需求,后自己的需求。对于你的父亲,你是好儿子;对于孩子,你是好父亲;对于妻子,你是好丈夫;对于上司下属,你是好同事。 那么若摘除掉这些关系,你究竟是谁? 你从一出生就背了孝顺父母的债,你要为父母而活。 有了孩子后,你背了养育子女的债,你要为子女而活。 你说你不想背这债,不要子女。儒家告诉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什么时候你才能为自己而活?你自己人生的意义为何? 当然,如果所有人都只自私地为自己而活,这个世界会很糟糕。但是,只要每个个体都有与其他个体进行互动的需求,他就必然会考虑一定程度上他人的需求。“为自己而活”,和“为集体而活”是频谱的两端。我们需要在中间找平衡。 中世纪的宗教极端压抑人的需求,一千年来科技几乎停滞。文艺复兴后,人们的重点重新回到人的需求本身,带来了科技革命,工业革命。 中国需要进行一次心灵改革,让人们相对更多地关注自己的需求,为自己而活,因为它顺应人性。 改革后,生产力可能进步,也可能倒退。但这是我理解的,让中国的人们更幸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