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October 14, 2018


载歌在谷 摄像组 培训

如何创造电影感 冯淦 摄像组组长,主讲人 – 沈阳 – palo alto – houzz 郑又齐 – 宣传组组长 刘冰 – 技术组 达生 – 技术组 负责大屏幕,录吉他 黄世阳 – 宣传组,摄影 崔yi4然 = 彩排花絮 俊颍 – 设计师 – 技术组、宣传组 – 天津 什么是电影感 展示一张电影截图,电影是2.35:1 尺寸,单反16:9,叙事感。光线,布灯,这与自然光不同,给人以陌生感。 电影感就是观众习惯了的电影体验。 怎么创造电影感 参数(帧数,快门) 如果以60帧每秒的速度拍视频的话,快门速度只能是1/120或1/100,每帧的进光量就少了。(因为各行扫描,无法做到1/60的快门速度) Photography is truth,the cinema is truth 24 times per second. […]


《社会学的邀请》读后感

知乎上有人问,”命运是什么?“。最高赞的答案写道”命乃弱者借口,运乃强者谦辞。“意思是,失败者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因,命中注定;成功者把自己的成功解释成好运气。它暗示人们要自我奋斗,不能怨天尤人。 我曾无比认同这个答案。但《社会学的邀请》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完全不同的解读:一个人的出身极大影响了他一生所能到达的高度。父母给了你先天的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成功者运气好,投胎在上层阶级,平步青云。失败者命运糟,出身卑微,寒门难出贵子。 人的一生中通过后天奋斗实现阶级跃迁是可能的,但是是极其困难的。每个人仍应该奋斗,努力向上。但在努力的同时,也要对阶级固化的现象有客观清晰的认识。 《乌合之众》通篇只讲了一件事”群体无意识,领袖带节奏“。但这本书内容庞杂,包罗万象。我无法用一篇结构严谨的文章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流畅地串起来。在此仅就几个社会热点话题,结合书中的知识与自身经历,谈谈看法。 经济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的论述,翻译成英文是”The substructure (base) determines the superstructure. The way we organize production, or the way we organize our labor power,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all else in society”. (Economy Determines Society, p70)而不是简单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它并不是指人们应该先闷声发大财,再发展文化、教育等其他社会结构。它是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了上层建筑(法律,文化)的形成,这些上层建筑会反过来强化目前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维基百科)这里只讲关系,没有先后之别。 为什么要扶贫? 为了社会稳定。否则底层人民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社会贫富差距带来价值观的撕裂,中国、美国、巴西的贫富差距已经很大了(知乎链接) 为什么资本主义仍然存在,并且发展良好? 资本主义在不断改良,比如员工持股的股份制,比如反垄断法。马克思批判的是他那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现在的资本主义已经和当时很不一样了。 教育 素质教育客观上对穷人孩子有利还是有弊? 素质教育对穷人有弊。富人孩子和穷人孩子能接触到的教育资源不同。(详见北京精华学校的李永乐与石国鹏老师)发展素质教育后,富人的孩子有资源去参加更多的兴趣班与社会实践。穷人的孩子只能放养。富人孩子更优秀,穷人孩子更平庸。寒门再难出贵子。(Unequal Resource Distribution, p164) 一个解决办法是允许私人办学,对富人进行精英教育。但这带来的是教育资源分配的更大的不公平。 为什么社会重理轻文? 国家需要大量的掌握基础科学技术,服从命令,能从事生产的工程师;而不是思考制度、反思历史、想着变革的思想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旗挥舞着,说得极端一点,教育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Edu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