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May 24, 2020


解构、抽象与不稳定

解构 解构指把事物拆分成基本元素,逐个分析的能力。 混音师在混音时,能把乐曲拆分出不同的音轨,并听出来哪个轨的低频少了一些,哪个轨的相位不对,并进行修正,让它更好听。普通人在听乐曲时,只能表达出,“这个歌曲有点奇怪、难受”,或者“这个歌曲我很喜欢”,但是未经训练过的普通人并不能解构这个曲子,指出哪里奇怪,或者喜欢这个歌曲的哪个元素。 抽象 抽象指把具象的事物提炼出其内核的能力。 编导在制作综艺时,会抽象出这个综艺要贩卖什么,是快乐?是理想?是青春?是焦虑?是优越感?确定好抽象的内核后,再讨论具体的实现方式,于是有了吐槽大会,乐队的夏天,青春有你,罗辑思考,等等。 2012年,阿里的大辩论得出结论,未来的10年20年,中国人最需要的是happiness和health,于是有了阿里文娱和阿里健康。 这里,happiness和health是抽象,阿里文娱和阿里健康是具象。 2013年,微信刚兴起。我问一位同学她为什么会喜欢用微信而不是短信,她答道:“因为微信能发语音啊”。能发语音只是具象,能解决用户的什么需求才是抽象的本质。比如微信乘着移动互联网的先机,解决了用户的即时通信的社交需求,等等。 如果只是认为微信能发语音,那就着了相了。 不稳定 架子鼓的动次打次是稳定的,过门是不稳定的。稳定指的是可预测,听众知道你下个小节还是动次打次;不稳定则是某种程度上的不可预测。一直稳定听众会觉得无聊,没有进展;一直不稳定听众则会疲惫。只有在稳定和不稳定之间有序地切换,听众才会觉得舒服。 在舒适圈内是稳定,踏出舒适圈是不稳定;宅在家是稳定,出去旅游是不稳定。精进的人生就是在稳定和不稳定之间进行切换。 掌握了解构和抽象的能力,有了在稳定和不稳定之间切换的勇气,人生才能朝前前进。 既然提到了解构和抽象,不妨在落笔前,来点勇气剖析一下我自己。 我的优势是什么? 悟性 学东西还蛮快的,喜欢探寻事物本质。 交流方面 与同龄的华人相比,我相对来说更擅长与华人打交道,在英语世界里也比较会与同事、上司聊天。 技术方面 前端技术比较扎实,后端的map reduce,pipeline怎么搭建等等,也有相关的经验。 爱好方面 算得上爱好广泛。攀岩,吉他,架子鼓,风帆,射击,camping等等。读的书还算得上广泛。 家庭方面,有喜欢自己的,和自己喜欢的老婆。 我的弱势是什么? 我的大脑基因劣势:容易jump to conclusion,sys2懒惰。 业余时间不愿意去工作,读的工作相关的书不多,喜欢读的书基本上都是跟目前工作无关的书。 现在做的工作,国际化,其实自己并没有passion。自己的passion在有挑战的技术,解决有挑战的问题,比如用机器学习来解决问题。 慢热,不敢用英语和陌生同事或潜在的合作同事打交道,尤其是1:1. 我未来十年想成为怎样的人? 不可替代的人。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现在来看,是机器学习相关。应该离开i18n。在国际化组,自己能看到自己10年后的样子。应该去一个可以拼的组。 社会需要怎样的人? 社会需要一个会机器学习的人,应该比会国际化,写前端的人来得更紧急。 工作改进建议 业余时间看看机器学习,先从transformer和GAN看起,动手用code解决问题。 解决一个技术问题后,别着急move forward到下一个问题,而是想着generalize解决的方法,形成文档记录下来。这样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借鉴。(比如这次我能快速写出NLP repo的flume pipeline,得益于我之前写的类似的java pip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