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ly Archives: 2023


脑子历险记 2

人生的意义是追求幸福。 幸福分为此刻的幸福和长期幸福。 心灵追求的是此刻的幸福。 脑子拉扯着心灵,告诉心灵要追求长期的幸福。 它甚至会告诉心灵,你现在先不幸福一会儿,但你之后在某个时间段会更幸福。 或者告诉心灵,这个不能做,虽然做了此刻很幸福,但未来会不幸福。 心灵擅长找方向,但不擅长规划。 脑子擅长规划,但不擅长找方向。 二者是拍档。 好,脑子和心灵手拉手开始找幸福了。 但你找幸福的过程中,会与他人互动。甚至你找幸福的某些方式,会阻挡他人找幸福。 当你找幸福的过程中,帮助了另一对脑子和心灵找幸福。那么在那对脑子和心灵而言,你是善的。 当你找幸福的过程中,阻挡了另一对脑子和心灵找幸福。那么在那对脑子和心灵而言,你是恶的。 你找幸福的方式是会变的。另一对脑子和心灵,评价你的善和恶,只是在评价你与他互动的那个瞬间,你是善还是恶的。 没有善人或恶人,只有对你的善举或恶举。 人有恻隐之心。当一个个体看到另一个个体不幸福时,他自己也会感到不幸福。恻隐之心是时隐时现的,根据环境而显现或被蒙蔽。 脑子告诉心灵,当你追求幸福的方式过于阻挡别人追求幸福时,别人也会这样来对你。长期来看,不利于你追求幸福。恻隐之心也告诉你,别人不幸福,你也不幸福。 脑子和恻隐之心,促使人与人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互动,称为文化。脑子假设:与每个个体只追求自己的幸福,不顾他人的幸福相比,有了文化的约束,每个个体能追求到的幸福会更多。 被大多数个体认为的善,称为德。 被大多数个体认为的恶,其中一部分极端的恶,被书写成文,称为法。 脑子和心灵协力找幸福的过程中,脑子时不时失去了与心灵的连结。它不知道心灵想要什么,称为迷茫。 有的脑子找到了和心灵打通并维系连结的方式,让它来指引脑子行动,称为佛学。 有的脑子与高于人的存在连结,让它来指引脑子行动,称为神学。 有的脑子与其他人连结,让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来指引脑子行动,称为儒学。 有的脑子与自然规律连结,让它来指引脑子行动,称为科学。 有的脑子与或心灵,或神,或自然规律,或他人期望连结后,通过能被其他脑子的接受的方式,把此刻的幸福表达出来,称为艺术。 有的脑子怀疑上面所说的一切,烧坏了脑子,称为哲学。 脑子与心灵、神、自然规律、他人期望连结后,找到了行动方向,称为笃定。 脑子们发现,在和另一个脑子进行某种互动时,十分幸福,并且还会顺便产生小脑子,称为生育。 脑子们追求自己幸福时可以采用的方式,称为权利。 脑子们越来越多,追求幸福时,脑子们的互动越来越复杂。为了让每个脑子更好的追求幸福,脑子们商量,每个脑子让渡出一部分权利,成立了某个东西。作为交换,这个东西要保证让每个脑子比在没有这个东西时,能追求到更多的幸福。这个东西称为政府。 那些没有被脑子们让渡给政府的权利里,有几项对追求幸福最重要的权利,称为人权。 在政府里追求幸福的一小部分脑子,称为统治者。 在政府外追求幸福的大部分脑子,称为人民。 所有脑子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投票,选出一小部分在政府里追求幸福的脑子,称为民主。 如果政府里追求幸福的脑子,都只听一个脑子指挥,且不通过民主产生,称为独裁。 脑子们把一切能被脑子们观察到的东西,称为物质。 脑子们把一切不能被脑子们观察到,但是心灵说它能感知到的东西,称为精神。 追求幸福的路上,脑子需要物质,心灵需要精神。 不同的脑子擅长提供给其他脑子不同的物质,称为分工。 作为交换,被提供物质的脑子要给提供物质的脑子某个东西。这个东西可以让脑子们用来交换物质,称为货币。 有的脑子在追求幸福时,生产了太多的物质,需要鼓励其他脑子来拿货币交换。 他们对其他脑子说,“幸福在购买里”,称为消费主义。 有的脑子在追求幸福时,把幸福和货币搞混了,称为拜金。 这种搞混也不是都是脑子们自己的原因。 有的脑子能发行货币,有的脑子能分配货币,有的脑子有充足的物质,有的脑子擅长说服其他脑子。 他们为了追求幸福,联合起来,对其他脑子说,“幸福在拥有货币里“。 脑子们容易被其他脑子影响,去帮了其他脑子追求他们的幸福。 那你的心灵捏?你的心告诉你,幸福在哪里? 写到这里,我的脑子快炸啦。心灵说,脑子你给我歇歇喽。 […]


反思儒家文化,如何追求幸福

本文是世界极简史的延续,重点反思儒家文化,探讨如何让人们更加幸福。 儒家文化强调人与人的关系,重德,讲秩序。 这种文化的好处是能凝聚大量的个体,让所有人都往一个主流的文化范式靠拢,进而形成一个有共同目标的整体。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种文化的坏处是压抑个体的需求。它要求每个个体要牺牲一部分自己的需求,去成全别人的需求,亦或去成全那个整体的目标。 我们经历过的一些具象的文化习俗,有压抑个体需求,强调集体主义的成分,比如校服。 我们听的一些抽象的口号,也有压抑个体需求,强调集体主义的成分。比如“大局意识”。 我们接受的一些道德训练,也强调他人先于自己。比如孝顺,父爱母爱,雷锋精神。 有趣的是,“孝顺”一词,在英语里并没有直接的翻译。英语国家的人们不理解孝顺。他们会尊重他们的父母(孝),但未必会顺从父母的意志(顺)。 儒家文化里的理想人格,是一位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好同事。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这里的“好”,都是指你先对方的需求,后自己的需求。对于你的父亲,你是好儿子;对于孩子,你是好父亲;对于妻子,你是好丈夫;对于上司下属,你是好同事。 那么若摘除掉这些关系,你究竟是谁? 你从一出生就背了孝顺父母的债,你要为父母而活。 有了孩子后,你背了养育子女的债,你要为子女而活。 你说你不想背这债,不要子女。儒家告诉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什么时候你才能为自己而活?你自己人生的意义为何? 当然,如果所有人都只自私地为自己而活,这个世界会很糟糕。但是,只要每个个体都有与其他个体进行互动的需求,他就必然会考虑一定程度上他人的需求。“为自己而活”,和“为集体而活”是频谱的两端。我们需要在中间找平衡。 中世纪的宗教极端压抑人的需求,一千年来科技几乎停滞。文艺复兴后,人们的重点重新回到人的需求本身,带来了科技革命,工业革命。 中国需要进行一次心灵改革,让人们相对更多地关注自己的需求,为自己而活,因为它顺应人性。 改革后,生产力可能进步,也可能倒退。但这是我理解的,让中国的人们更幸福的途径。


有宋博特色的存在主义

本文是博三篇的最后一篇,头两篇为 三十不惑,哈哈哈哈 世界极简史 本文通过一些具象的例子,说说我目前所认同的人生意义,即人生观。 人生目标:追求长期,健康,内心的幸福感。 长期:持久的幸福感。反例是游戏,赌博,纵欲,酗酒,药品,朝三暮四的兴趣与爱情。 健康:不损害身体,不损害他人的幸福感。反例是药物,酗酒。 内心:这是我内心自己认同的,不是社会或他人强加给我的幸福感。这就抛弃了一些文化传统,一些媒体宣传的意义。例子:消费主义,钻石,婚礼,“父母在,不远游”。 有宋博特色的存在主义 我对存在主义的理解源自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及一些网上资料。 存在主義鼓勵人們遵循自己真心信服的價值觀(而非外界灌輸的)來生活,並把這種美德稱為本真 存在主义者自己定义美德。自定义的美德可能与社会的美德相近,也可能格格不入。他们人生的终极目的是追寻自己信服的价值观,追求自己所认可的幸福。社会认可的美德,例如忠贞,守信,甚至诚信,他们都只是选择性的接受。如果他们的美德与社会的期望不符,他们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抑或是“渣男”/“渣女”,“不孝子”,“自私”…… 我的人生观接近存在主义,但不完全一样。因为我额外加了长期,健康这两个限定词。我姑且把它叫为,有宋博特色的存在主义。 危机 有研究表明,给人幸福感的物质基础是血清素,催产素和多巴胺。那么是否给人注射这几种物质,人生就有意义了? 首先,我不认为人类,能用自己的意识完全搞清楚意识的机理。(广义的)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幸福感产生的机理,一定会有我们搞不清楚的物质,或者非物质的存在。 其次,追寻幸福的过程也是意义的一部分。 婚姻 稳定的亲密关系给我充足的安全感,进而给我幸福感。所以我会追求,维护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注意,亲密关系不等于婚姻。我认为婚姻是外界,社会加给个人的产物。个人有权接受,亦有权拒绝。我之所以结婚,是出于一些世俗便利的需要,以及对文化的一定程度的妥协。我与爱人目前无间相爱,我们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示给对方,并接受对方。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事实的爱,不需要政府给予一纸形式上的证明。 我感激我的爱人,让我有机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们能一起成长。 孝顺 我感激我的父母。他们没有强加他们的所认同的价值观给我,并在我的工作,生活的选择上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这让我积极地与这个世界互动。他们与亲戚的关系十分融洽,这让我积极地与人互动。他们给了我衣食无忧的童年,让我不那么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他们对我的教育以鼓励为主,这让我积极地接纳自己。 我会在我认同的范围内孝顺我的父母。因为孝顺父母,会让我内心满足。 育儿育女 我会给子女以安全感,以支持,以机会。我与爱人相爱,与朋友相知,与老人相敬,与自己相接纳,言传身教。 我会多鼓励孩子去探索,但也会规定好探索的边界。比如法律的边界,道德的边界,一些诱惑的危险。 我会尽量少批评,最好是不批评,而是引导。 我会以最大化我自己幸福感为目标的前提下为孩子选择教育资源。 我希望他/她是快乐的,本真的。 艺术 这世界上有一小部分人,他们摸到了那个本真的核,体悟到了真理的美好、幸福。他们把体悟通过各种具象的表现手法表达出来,也就成了各种艺术形式。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通过各种感官,欣赏这一小部分人所创造的艺术,从而一窥那个核的美好。这一小部分人是大众与核的桥梁。 工作 工作给我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让我成长。我不感激公司,因为是单纯的利益交换过程。但我感激我在公司里遇到的导师们。他们对我的引导,超过了公司所定义的本职范畴。我感激一个个具体的人,我轻易不感激虚构的事物。例如神明,公司,组织,国家。 我感激自然。 被定义/被评判 – judgement 我不会去评判任何人,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能被其他人所发明出来的概念所框住。但我会选择性地只与其中一部分人互动。 我也不喜欢被评判。例子:我既不外向,也不内向。我是一个频谱,而且是一个动态改变的频谱。在特定环境里,如果少言寡语会让我更快乐,那我就选择安静。如果积极探索让我更快乐,那我就会与外界互动。我会在内外之间横跳,一切以提高我的幸福感为准绳。 由高级到低级,依次是: 死亡 我是会死的。可能在八九十岁老掉,可能明天就意外身亡。 此时的我不会畏惧,因为想通了人生的意义。甚至好奇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希望无意识地死亡,而不是在死亡前备受煎熬。 如果我在死亡前备受煎熬的话,或者让我爱的人备受煎熬的话,我希望拥有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 我是谁 人类争论着,是物质先于意识,还是意识先于物质。其实,人类认为的物质和意识,只是人类所能观察到的物质和意识。可能有第三类“东西”,独立于物质和意识,至今仍未被我们观察到。而且,很可能物质和意识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不是谁先于谁,先决定谁。唯物和唯心都不准确。 如果我们把人类观察到的,没观察到的物质、意识,和第三类人类至今未观察到的“东西”,定义为“存在”的话。 那么我是一种存在。我肉体死后,我仍然存在。 那么,我是谁? […]


世界极简史

游猎 我们只是人类的一种,智人种。与其他人种相比,我们不是最强壮的。 九万年前,智人开始突变,获得了一项新能力:讲故事的能力,尤其是讲虚构故事的能力。 讲故事让智人可以团结50个以上的同伴,开始大规模协作。于是智人靠着团结,打败了其他人种,游猎了更多的猎物。 农耕 一万年前,两河流域的某个智人发现,原来小麦是可以耕种的,并且耕种产生的粮食数量远大于游猎。于是智人们开始定居,过上了我把你养大,你再被我吃掉的生活。叫做农业革命。 古典 农业革命带来了人口暴涨,也带来了剩余粮食。一部分人可以不再从事耕种,转而生产其他物品,社会出现分工,手工业诞生。甚至一部分人可以不再从事生产,而是制定规则,管理其他人。社会出现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国家形成。 人们生产的物品种类增多,物品开始交换。货币,商业诞生。 为了管理更多的人,人要讲出更完备的故事。 欧洲诞生了基督教,讲出了人与神的故事。信主。 东亚诞生了儒教,讲出了人与人的故事。修德。 古希腊诞生了科学,讲出了人与世界的故事。求真。 它发生在公元前后,我们称之为古典时期。 中世纪 公元后几百年,罗马占领了古希腊,君士坦丁大帝钦定基督教为全国推行的好故事。 宗教势力超越了国家政权,商人被打到社会底层。人们不再求真,而去歌颂神明。正值公元5世纪与15世纪,我们称之为中世纪。 文艺复兴 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宗教统治的领域回撤,让出了国家政权与科学。人们开始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开始研习古希腊圣贤的典籍。这场思潮从意大利开始,称为文艺复兴。 近现代 人们开始求真:日心说,牛顿三定律,物种起源相继建立。 科技革命带来了工业革命。工厂代替了农田,城市代替了农村,农民成了工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出现。 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极大丰富,这个过程,称为现代化。 货币不仅是贮藏财富和交换媒介,还可以生出更多的货币;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剥离,我们称为资本主义。 工人被压迫,看不到生活的意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他们讲出了另一个故事,称为共产主义。 欧洲的某个国家社会矛盾激化,统治者宣扬人种优势,讲出了另一个故事,称为法西斯主义。 二战消灭了法西斯主义,冷战消灭了共产主义。目前世界上还剩下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和东方国家的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个主义的兴衰,我们称为近现代史。 当代 对钱的盲目追求和机器对人的异化让一部分人反思现代化。他们遵循自己真正信服的价值观(而非外界灌输的)来生活。开始向内探求,关注自身的情感,称为存在主义。 资本主义意识到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怀疑,且有商品过剩的危机。他们通过媒体、广告向消费者宣传“你要多消费。购买即意义”,称为消费主义。 统治者要维系统治。他们控制信息,通过媒体向人们宣传“你生在这里是幸福的”。称为爱国主义。 有一些人,看透了上面的所有主义,又无从改变感到无力,或者没有看透,只是直觉觉得“哪里不对”,怀疑一切,称为犬儒主义。 参考资料 《人类简史》,汤质看本质。 扩展阅读: 三十不惑,哈哈哈哈 有宋博特色的存在主义


三十不惑,哈哈哈哈

2022年的大部分成就,似乎都是在临近新年的尾巴上完成的。也可能是峰终效应,对终记得多一些。 我想大声的说,我不惑啦!我今年三十,比孔子说的还早了十岁。 不过,我不知道我的不惑的状态会持续多久。我希望它能持续的久一点。甚至不久也没事儿,因为这说明了我又有了提高,认识到了我现有的认知,不够完整。 人生的意义 真理无比简单,是我们搞复杂了。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追求自己的内心所认同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你纯粹的内心的声音,而不是社会,外在所给你的期许,也不是一块红布下看到的幸福。 不过不能纵欲,需要在幸福感上加一个限制。 我的人生目标:追求长期、健康的幸福感。 我很佩服央视路人采访“你幸福吗?”那个节目的幕后策划者。他是看透了的,希望让大家关注内心的幸福。只是民众没有共鸣,反而造就了“我姓曾”的笑点。其实,这个问题问得太本质了,路人采访,在当时的状态下,很难隔离掉外界的嘈杂,去听内心的声音。 马斯洛与ERG 有了人生目标之后,下一步是如何落地。落到个人身上,形成可以执行的计划。 马斯洛的需求模型是线性金字塔形的。ERG是球,我更认同ERG。 ERG把人的需求分为Existence (物质需求), Relatedness(与外界互动的需求),Growth(与自己互动) 为了追求长期,健康的幸福感。 我需要一定的财富,支撑我舒适的生活与物理安全(existence)。 我需要稳定、信任的亲密关系(relatedness)。 我需要觉察自己。觉察自己的emotion/bias/mindset/believes,接纳并提高(growth) 困难与克服 在实现ERG各个方面的小目标里,我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 其实这三个困难,对比我的ERG理论和人生目标,可以归纳为一个困难:知行合一。 新的一年,我希望修炼到知行合一。 文化和信仰 文化是水平的,能凝聚人,也会束缚本我。 信仰是向上的,不容质疑的。 二者都可以作为你的工具。作为工具后,收放自如。 小心!不可完全背离文化,除非你没有relatedness(这里特指与人沟通)的需求! 道,真理,三位一体 信仰之上,还有一的点,那个点是真理。参悟之后会获得极大的幸福感,甚至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老子和孔子把它称为道。基督教称为三位一体,灵。 道不可说,一说就错。因为它超越了语言的界限。道比人高,语言又是人发明的。语言无法准确描述道。 本文为博三篇之一,其余两篇为: 宋博特色存在主义 我的世界观


文化和信仰,工具和现象的探讨 – 706空房子

综述 在不同维度中有着既定的规则,看似混沌的状态永远在一定的秩序下运行。所谓得道者,是看透了本质,一些影响趋势因素过归纳起来往往都有相似相同之处。 背景 我们需要跳脱被外界定义的思维/取向/需求。例:眼镜,钻石,婚姻,生育,奋斗。听你的内心,你的内心真正需要什么? 我们能观察到的周围的具象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是现象和工具。例:通胀,战争,(与政治结合的)宗教。都是这个世界规则制定者的工具。为的是达成某种目的。他们不是本质。 我们观察到,各个国家,有一部分群体,开始藐视被制定好的规则,开始追从自己的内心。这个世界正在面临转折。转折指既定规则出现裂痕,上下流动的通道被打开。 创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都是某种形式的供需关系。 混乱的时候,会有新的需求产生,你满足别人这个需求,即为创业。财富(可能)会向你聚集。 或者,你凭空创造一个需求,然后去满足别人的这个需求。做下一个眼镜,或是钻石。 如何寻找创业机会?从宏观变化到微观,找到那条绕不开的通路(path)。例:payment 从自己,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环境。三个角度去思考。 信仰与文化 信仰是向上的,内在的,是不可证实与证伪的。例:人权,共产主义,善恶报应。 文化是水平的,外在的,是连接人与人的。文化凝聚人们,但又限制了人的本我行为。 信仰和文化也可以作为你的工具,达成你的目的。 灵 信仰和宗教之上,还有灵。灵超越了语言的界限,不可说。它是宇宙万物的真理。 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法自然。 社会权力的来源 Michael Mann – Source of Social Power 相关阅读 《佛陀传》《悉达多》《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延伸 与自然,宇宙相比,人不是高级的。一切被人定义出来的东西,都不高级。 真理是一个球,每个学科都只是这个球的一个面。学科也是人为划分出来的。需要融会贯通,各个学科都要涉猎。或者说,要求真。 懂了以上的所有道理,还不完整。还需要知行合一。一万小时定律下,没有什么知识,技能是学不会的。